:::
大溪大事紀
臺灣
大溪
1723 年
雍正元年
1741 年
乾隆6年
1755 年
乾隆20年
1765 年
乾隆30年
1793 年
乾隆58年
1806 年
嘉慶11年
1810 年
嘉慶15年
1813 年
嘉慶18年
1814 年
嘉慶19年
1828 年
道光8年
1845 年
道光25年
1853 年
咸豐3年
1857 年
咸豐7年
1858 年
咸豐8年
1859 年
咸豐9年
1860 年
咸豐10年
1862 年
同治元年
1866 年
同治5年
1867 年
同治6年
1868 年
同治7年
.泉人黃安邦承辦烏塗窟墾務,大興茶業。--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大嵙崁市街漸為熱鬧,而下街西北附近遂加築茅屋數百間,即今后尾街與草店尾街;此時新街南畔之店屋亦加築成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田心庄黃新興招佃開墾水流東,並整腦灶至二三千份。--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月眉李騰芳在1868年(同治7年)進京參加會試未果,同年加捐為「內閣中書」。--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1987)。〈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
.烏塗窟(今永福里)之大溪永福龍山寺建成。--龍山寺碑文。〈興建龍山寺緣起〉。
.黃安邦墾號入墾金面山地區。--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黃安邦墾號取得永福庄業主權。--許雪姬主編(2003)。《臺灣歷史辭典》。
.9月1日,三層致和堂(齋堂)落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1869 年
同治8年
1874 年
同治13年
1875 年
光緒元年
1884 年
光緒10年
1885 年
光緒11年
1886 年
光緒12年
.設原住民學堂。--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大嵙崁設撫墾總局,林維源任幫辦大臣,屈尺、三峽、五指山設分局治理原住民。--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劉銘傳傳令劉朝祐率隘勇1500人駐大嵙崁,征服角板山至枕頭山一帶原住民區,建立屈尺-合脗社至枕頭山隘勇線,番社陸續歸化者數百社,於是准民間開墾,製腦、做木料、燒炭等項,而各處商行爭集,大嵙崁市街因而大起色。--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劉銘傳設「全台撫墾總局」於大嵙崁,直隸於巡撫,同時在番界各要闢設撫墾支局,推廣於全台。「大嵙崁支局」即管轄大溪地區的撫墾事業。--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
.劉銘傳於大嵙崁設置北路之腦務總局。--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
.劉銘傳將「大科崁」改為「大嵙崁」,並設撫墾總局、番學堂。--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
1887 年
光緒13年
1888 年
光緒14年
1889 年
光緒5年
1890 年
光緒16年
1891 年
光緒17年
.各化蕃突然反抗,又命道臺林朝棟,親統大軍二十餘營,到內山討伐,於是各蕃復漸次歸化。--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居民於上街之西南,加築店屋七八十間,名為新南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大嵙崁街加設蕃市局。--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馬速社原住民反抗,派隘勇征戰,結果敗陣,兵器彈藥被奪。--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邵友濂繼任巡撫,實施減政,並改變原住民治理政策,遂致荒廢。--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春季,採樟木熬樟腦的漢人腦工與大嵙崁附近的原住民激戰數回,清兵陸續投入,戰況空前。--傅琪貽、戴肇洋(2005)。《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嵙崁事件研究》。
.大嵙崁隘勇線之戰。--傅琪貽、戴肇洋(2005)。《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嵙崁事件研究》。
.林絨入贅至大溪沈家,引進豆干製作技術,為大溪豆干始祖,當時的店面即現今中央路萬里香豆干店址。--林明德(1997)。《大溪豆腐系列文化研究》。
.大嵙崁民眾於上街之西南方,加築店屋七八十間,曰新南街(今中山路)。--張朝博(1999)。〈1945年以前大溪舊街區聚落空間之構成與發展〉。
1892 年
光緒18年
1893 年
光緒19年
1894 年
明治27年
1895 年
明治28年
.4月17日,清日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予日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10日,日本任命樺山資紀為首任臺灣總督(1895.5─1896.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23日,唐景崧等宣布自5月25日成立「臺灣民主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29日,日軍自澳底登陸,旋陷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爆發雲林抗日事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公布〈臺灣公醫〉規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28日,彰化繼陷;八卦山之役黑旗軍統領吳彭年死守捐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19日,劉永福內渡,臺南府城失守,「臺灣民主國」歷時四月餘,迅即滅亡。--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日軍守備隊二大隊駐紮於崁街上下等處,憲兵司令官駐紮於新南街,衛戍病院開設於福仁宮,警察出張所開設於上街李金興內,不久又移轉於新南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臺灣割讓日本,一時治安欠佳,江國輝、呂建邦、江次抱、廖運藩,於福仁宮設安民局維持地方治安。--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南雅廳長同當地官紳於昭忠祠春祭。--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呂建邦出任大嵙崁總理。--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呂傳琪(1895-1938)出生。呂氏字鈞璜,原籍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1912年在大溪國校任教,1924年創立「崁津吟社」。
.呂建邦、江國輝等人籌設安民局維護地方安寧。安民局與忠義局聯合抗日,後來江國輝於埔頂地區被處決。--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設置臺北縣大嵙崁出張所。--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6月,設桃仔園二等郵便電信局於公館頭街、大嵙崁二等郵便局於新南街。--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7月,日軍設臺北縣大嵙崁出張所,為理蕃特設官衙之始。--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7月13日,日軍抵達三峽與大溪交界的分水崙,遭義軍伏擊,稱「分水崙之役」。--三峽鎮公所。《三峽鎮志》。
.7月13日,抗日義軍以江國輝為總指揮,呂建邦為副指,李家充幫帶,簡玉和為營帶,以義民軍十哨兵丁,於7月13日義民軍由三方夾擊,激戰至15日日軍退至娘仔坑山上,死傷甚多,16日下午日軍援軍到達,攻打大嵙崁,義軍不敵失守,下午6時日軍佔據大嵙崁城,總指揮江國輝被俘並處決。--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9月25日,設置臺北縣大嵙崁出張所,為治理原住民機構嚆矢。--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896 年
明治29年
.1月1日,抗日鄉勇襲擊臺北芝山岩,學務部員楫取道明等6人被殺,是為芝山岩事件,又稱六士先生事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30日,「六三法」公布。--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3月31日,調整地方行政區劃,置臺北、臺中、臺南三縣,澎湖島一廳。同日,臺灣總督府結束軍政,公布「六三法」,實施委任立法特別法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第二任總督桂太郎(1896.6─1896.10)就任。
.6月22日,公布「總督府直轄國語傳習所規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25日,公布〈總督府直轄國語學校規則〉,旋設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分為師範、語學二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1896.10─1898.2)就任。
1897 年
明治30
.公醫館開設於新南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呂鷹揚任辨務署參事,呂建邦任大嵙崁事務取扱。--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實施「街庄社長設置規程」,地方行政沿用了清朝時期的基層單位名。--李鎧揚。〈街庄行政與協議會〉。
.1月21日,公布〈臺灣阿片令〉,實施阿片專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30日,公布〈臺灣銀行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4月16日,為壓制各地不斷起事的抗日行動,宣布臺灣適用〈戒嚴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8日,「住民去住決定日」,為臺灣人民選擇國籍的最後期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臺北國語傳習所教諭兼代理所長、總督府學務課職員至大嵙崁視察,當地鄉紳呂鷹揚與呂建邦向兩人提出設置學校建議,當年年底「臺北國語傳習所大嵙崁分教場」(大溪國小前身)於舊新南街(今中山路)一帶成立。--〈壹號館小型展結案報告書〉。
.呂鷹揚任桃園國語傳習所分教場教師、三角湧辨務署參事,5月獲頒紳章,10月獲三角湧辨務署名譽參事之銜。--蔡龍保(2007)。〈日本殖民地下的臺灣人企業:以桃崁輕便鐵道會社的發展為例〉。
.4月29日,呂鷹揚、邱光祚、黃希隆、李賡颺四人紳章受領。--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5月27日,地方制度改編設六縣三廳,各地可設辨務署,大嵙崁屬於臺北縣。--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6月1日,伊能嘉矩到達大嵙崁。--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1996)。《台灣踏查日記(上)》。
.12月6日,大嵙崁國語分教場舉行開校典禮。--王學新〈大嵙崁設立初等教育機構之始〉。
1898 年
明治31年
.3月2日,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1898.2─1906.4)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到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6日,《臺灣日日新報》創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14日,公布〈臺灣地籍規則〉、〈臺灣土地調查規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16日,公布〈臺灣小學校規則〉、〈小學校官制〉、〈小學校令〉、〈臺灣公學校規則〉、〈公學校官制〉、〈公學校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31日,公布〈保甲條例〉,實施保甲制度,設立壯丁團。--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5日,成立臺灣臨時土地調查局,進行地籍調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1月5日,公布〈匪徒刑罰令〉,以抗日分子維匪徒,處以極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899 年
明治32年
.大東開墾於湳仔溝;大西整設腦灶於詩朗、五□等處;小松組商行整設腦灶於竹頭角、九爪坪、加輝等處:崁地由是繁昌。--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冬季,大嵙崁事務取扱改街庄區長。--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大嵙崁保甲局開設於新南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呂鷹揚任大溪街長。--蔡龍保(2007)。〈日本殖民地下的臺灣人企業:以桃崁輕便鐵道會社的發展為例〉。
.呂鐵州(1899-1942)出生。本名鼎鑄,父親呂鷹揚是當地擅長漢詩的知名紳商。呂鐵州於1929、1931與1932年多次獲得臺展榮耀,成為臺灣東洋畫壇知名花鳥畫家。--顏娟英等。2020。《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三井合名株式會社」大規模開拓茶園,以「日東紅茶」聞名。--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1月,呂建邦紳章受領。--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8月6日,採用本省人為巡查捕。--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900 年
明治33年
1901 年
明治34年
.實施第二次行政改革,設20廳制,公布土地收用規則、保安林規則,淡水線鐵路開通。--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總督府下令封鎖原住民區域。--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月,臺灣總督府合併原有之臺灣製藥所、臺灣鹽務局及臺灣樟腦局,成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4日,公布〈臺灣公共埤圳規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30日,新渡戶稻造提出〈臺灣糖業改良意見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25日,成立臺灣舊慣調查會,展開臺灣舊慣調查,並刊印報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1月,對於不歸順之匪賊開始征伐,至次年5月清剿結束,全島恢復平靜。--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1月,廢縣設廳,全臺改設20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02 年
明治35年
1903 年
明治36年
1904 年
明治37年
1905 年
明治38年
1906 年
明治39年
1907 年
明治40年
.枕頭山原、漢聯合抗日戰爭。--傅琪貽、戴肇洋(2005)。《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嵙崁事件研究》。
.1月,江健臣紳章受領。--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5月,隘線前進至夾板山、合□等處。--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7月,大嵙崁守備隊調回。--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9月,憲兵隊亦調回。--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10月,蕃匪反抗,政府調集各警察隊大為討伐。--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12月,蓮座山慶成建醮。--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12月,守備隊復調紮大嵙崁。--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1908 年
明治41年
.三井會社開墾於水流東、湳仔溝等處。--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大嵙崁建湳仔溝圳及阿姆坪圳。--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呂鷹揚、江健臣率眾再度開墾阿姆坪一帶,於舊「南雅宮」遺址重建「復興宮」。--陳建宏(2004)。〈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
.大嵙崁番歸順儀式於角板山監督所舉行。--傅琪貽、戴肇洋(2005)。《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嵙崁事件研究》。
.1月,各隘線一律完成。--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學務委員呂鷹揚、王式璋、黃丙南、呂建邦、黃玉麟、江健臣等、亦各出資本,開墾阿姆坪,以為將來大嵙崁公學校基本財產。--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2月,憲兵分遣所復再駐於新南街。--廖希珍(1909)。《大嵙崁沿革誌》。
.11月4日,大嵙崁蕃歸順式於角板山監督所舉行。--菅野秀雄(1938)。《新竹州沿革史》。
1909 年
明治42年
1910 年
明治43年
1911 年
明治44年
1912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大正2年
1914 年
大正3年
1915 年
大正4年
1917 年
大正6年
1918 年
大正7年
1919 年
大正8年
1920 年
大正9年
.大溪街役場廳舍落成。--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三建置志。
.大嵙崁公學校遷入新校舍(登龍路現址)上課。--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內柵下崁地區受颱風侵襲,大漢溪改道。--湯富宏、廖美雲編(2004)。《內柵風華二百年》。
.黃氏家廟於草店尾建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大溪郡成立,大嵙崁街改稱大溪街。--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2月4日,「桃崁輕便鐵道會社」增資改組為「桃園軌道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桃園軌道成立〉。
.5月,簡阿牛取得溪洲礦權,於1922年讓渡與奈須美質、1927年由奈須輝彥繼承。--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9月,第一任郡守岩本多助(1920.9-1921.7)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0月,第一任街長江健臣(1920.10-1934.11)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921 年
大正10年
.大嵙崁公學校改名為「大溪公學校」,內柵分校則獨立改名為「內柵公學校」。--大溪國小官網校史《崁津情懷,話說從頭》。
.簡阿牛出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評議員。--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江序食登記明榮豆腐店(今萬里香),嫡傳自大溪豆干始祖林絨。--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土水師組成之社頭「慶義社」成立。--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大嵙崁公學校更名為大溪公學校。--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4月1日,大溪街成立員樹林公學校溪西分校(今中興國小)。--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7月,第二任郡守小島仁三郎(1921.7-1927.2)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922 年
大正11年
1923 年
大正12年
1924 年
大正13年
1925 年
大正14年
1926 年
昭和元年
1927 年
昭和2年
1928 年
昭和3年
.呂傳珍、呂傳琪、呂傳命三兄弟於新溪洲鑛址開採,並於翌年登記為振昌炭坑,1939年出讓與吳鴻祈。--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大溪郡役所廳舍落成。--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三建置志。
.桃園大圳各支幹線竣工。--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呂傳琪開設「青年夜學會」,任會長一職。--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呂建邦等人發起建成三層福安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桃園縣大溪鎮寺廟臺帳》。
.漁民成立「大溪漁業組合」。--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3月,大溪設立內柵公學校八結分教場。--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9月,第四任郡守山本正一(1928.9-1930.1)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929 年
昭和4年
1930 年
昭和5年
1931 年
昭和6年
1932 年
昭和7年
.李献璋開始搜集臺灣民間謎語作品。--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百年情書: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呂鐵州以《蓖麻與軍雞》獲得臺展賞榮耀。--顏娟英等。2020。《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大溪神社興建完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公會堂落成,之後曾改為總統行館、總統蔣公紀念堂。--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呂鐵州以「軍雞與蓖麻」參加臺展得到「特選」與「臺展賞」,博得「臺展東洋畫寵兒」、「臺展泰斗」及「臺展東洋畫壇麒麟兒」等美稱。--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4月,第七任郡守鹿田憲士(1932.4-1936.7)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8月6日,舉行大溪橋開工典禮,1934年6月竣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21)。《水陸興替.交通大溪》。
.10月30日,大溪神社落成並舉行鎮座祭。--林一宏等(1999)。《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
1933 年
昭和8年
1934 年
昭和9年
.大溪橋由竹木板橋改建為全長280公尺的雙孔鋼索吊橋。--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崁津吟社「大溪橋竣工紀念徵詩」崁津八景詩,分別為:溪園聽濤、飛橋臥波、崁津歸帆、石門織雨、靈塔斜陽、蓮寺曉鐘、鳥嘴含雲、角板行宮。--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6月15日,大溪橋(吊橋)竣工,工事費11萬7千餘圓。--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1955)。《桃園縣志》卷首大事紀。
.大溪橋開通同時,由大溪革新會主催漫畫展覽會,展示「擊退城隍爺」、「解放婦女」等作品,呼應革新會打破迷信、改除陋習之趣旨。--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百年情書: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大溪革新會成員李献璋出版《革新》特刊,邀集賴和、楊守愚、張深切,甚至中國的胡適等知名作家文章,鼓吹破除迷信、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觀念。--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百年情書: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11月,第二任街長吉田次郎(1934.11-1936.3)就任。--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1935 年
昭和10年
.崁津吟社改名為「南雅吟社」。--《一本大溪.文特輯》。
.呂鐵州設立南溟繪畫研究所,指導的學生相繼入選臺展。--顏娟英等。2020。《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溪洲福山巖整修為瓦磚建築。--湯富宏、廖美雲編(2004)。《內柵風華二百年》。
.內柵下崁簡永昌代表大溪郡參與新竹州運動會獲得「1500公尺競賽」冠軍。--湯富宏、廖美雲編(2004)。《內柵風華二百年》。
.日人於尾寮(今美華里)興建萬善堂,將大溪公園等地無主骸骨集中於此。--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武德殿建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義和里之福山巖建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第一線》期刊推出「臺灣民間故事特輯」,刊載李献璋等人所收集的臺灣各地民間故事與傳說。--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百年情書: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5月28日,大溪武德殿落成式於上午10時由郡知事與警務部長主持,約有400人參加。--新竹州警察部(1935)。《警友》雜誌。
1936 年
昭和11年
1937 年
昭和12年
1938 年
昭和13年
1939 年
昭和14年
1940 年
昭和15年
1941 年
昭和16
1942 年
昭和17年
1943 年
昭和18年
1944 年
昭和19年
1945 年
昭和20年
.1月,實施全面徵兵。--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26日,美英蘇三國波茨坦宣言,規定日本投降要履行「開羅宣言」規定,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14日,日皇發布《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翌日正式對外廣播,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1日,國民政府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25日,上午10時,在臺北公會堂 (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典禮。光復初,臺灣省下設八縣市 (省轄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46 年
民國35年
1947 年
民國36年
1948 年
民國37年
1949 年
民國38年
.4月,臺灣省主席陳誠發布「臺灣省私有耕地租用辦法」,開始實施三七五減租,但直到1951年5月25日,立法院才以省略三讀程序的方式,正式通過「三七五減租條例」。--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4月6日,警總逮捕與警察發生衝突,包圍警局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與臺大兩校學生,稱四六事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19日,臺灣省實施戒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15日,幣制改革,發行新臺幣,舊臺幣四萬元折合新臺幣一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金門古寧頭大捷,此役使金門從此屹立不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2月,大陸淪陷,中央政府遷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50 年
民國39年
.3月1日,蔣中正總統在臺灣復行視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4月5日,公布實施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網要。10月,首次縣市長選舉開始分梯次舉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4月11日,愛國獎券開始發售。--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13日夜至16日拂曉,舟山撤退,政府對中共戰略轉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25日,韓戰突然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31日,聯合國軍事統帥麥克阿瑟將軍訪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16日,臺灣行政區域調整,10月25日起實施,將全省劃分為5市16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51 年
民國40年
1952 年
民國41年
1953 年
民國42年
1954 年
民國43年
1955 年
民國44年
1956 年
民國45年
1957 年
民國46年
1958 年
民國47年
1959 年
民國78年
1960 年
昭和35年
1961 年
民國50年
1962 年
民國51年
1963 年
民國52年
1964 年
民國53年
1966 年
民國55年
1968 年
民國57年
1969 年
民國58年
1970 年
民國59年
1971 年
民國60年
1972 年
民國61年
1973 年
民國62年
1974 年
民國63年
1975 年
民國64年
1976 年
民國65年
1977 年
民國66年
1978 年
民國67年
1979 年
民國68年
.1月16日,美國在臺協會、北美務協調委員會分別設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月22日,因余登發、余瑞言父子遭逮捕,黨外人士在高雄橋頭鄉展開臺灣戒嚴體制下首次政治示威遊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2月21日,桃園國際機場落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4月10日,經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生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1日,縱貫鐵路電氣化工程全線竣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1日,高雄市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10日,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成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80 年
民國69年
1981 年
民國70年
1982 年
民國71年
1984 年
民國73年
1985 年
民國74年
1986 年
民國75年
1987 年
民國76年
1988 年
民國77年
1989 年
民國78年
1990 年
民國79年
.是年,推動六年國建計畫。--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16日至3月22日,臺灣三月學運,稱野百合學生運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21日,李登輝當選第八任總統,李元簇當選副總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26日至7月4日,政府召開國是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2日,成立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25日,日月潭遊艇因超载而翻覆,57人死亡。--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18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成立大陸委員會,翌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91 年
民國80年
.2月8日,成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2月23日,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1日,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國民大會第一階段修憲,通過增修條文十條。--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大法官會議完成第261號釋憲案,規定資深中央民意代表應於1991年12月31日終止行使職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1月12日至14日,以「中華臺北」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1月15日,苗栗造橋發生自強號與莒光號對撞的重大車禍,30人死亡。--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2月16日,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92 年
民國81年
.4月27日,國民大會第二階段修憲,通過增修條文第十一至十八條。--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立法院修正〈刑法〉第100條,除言論叛亂刑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31日,公布〈(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22日,中華民國與南韓斷交、斷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5日,南迴線(枋寮—臺東新)正式營運,全線共計98.2公里。--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官網。
.11月7日,金門、馬祖解除戰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93 年
民國82年
1994 年
民國83年
.2月,國民黨臨時中全會表決通過總統直選案。7月,國大代表臨時會三讀通過修憲案,確立總統直選。--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3月31日,24名臺灣遊客在浙江千島湖因暴徒登船搶劫並放火燒船而遇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4月26日,中華航空140號班機在日本名古屋機場墜毀,264人罹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29日,公布施行〈省縣自治法〉及〈直轄市自治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2月,舉行首次臺灣省長及直轄市長選畢,宋楚瑜當選臺灣省長,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吳敦義當選高雄市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995 年
民國84年
1996 年
民國85年
.1月,依據〈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置條例〉,成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2月至3月,中國向臺灣海面試射飛彈,引爆壹海飛彈危機,美國派出尼米茲號及獨立號航空母艦大臺灣海峽。--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2月28日,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揭碑,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23日,經全民直接選舉,李登輝當選第九任總統,連戰當選副總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31日至8月1日,強烈颱風賀伯侵襲臺灣,在中北部造成嚴重災情,51人死亡。--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14日,李登輝總統宣示「戒急用忍」的大陸經貿原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6日,建國黨成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1月21日,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發生血案,包括劉邦友本人在內共8人遇害,縣議員鄧文昌身受重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2月10日,行政院成立原住民委員會,後於民國91年改稱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大溪和平老街獲選為文建會之社區總體營造輔導點。--〈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月,國立高雄大學曾梓峰教授成立「草店尾工作室」,協助和平路居民於同年8月3日成立「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委員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3月1日,草店尾工作室出版「厝邊通訊」社區報,是大溪第一份社區報,共發行19期月刊。--〈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4月14日,大溪鎮公所委託草店尾工作室舉辦第一屆「大溪之寶」票選活動,由學者專家、親友、遊客共同票選出前 15 名,每戶獎勵 20萬元,承諾 5 年內不拆牌樓立面。林熺達鎮長到每一得獎戶門前頒獎,可謂台灣創舉。--〈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8月,社區居民空間改造案例:「協大木器行」配合傳統風貌重整的新門面,及「下街四十番地」木雕工作坊的成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委員會」推動「形象商圈─商店街」活動。--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10月9日,「大嵙崁文化促進委員會」協助設立「大嵙崁文教基金會」。--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委員會」推動「招牌統一樣式票選」活動。--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1997 年
民國86年
.4月14日,女學生白曉燕在上學途中遭陳進興等三人綁票勒贖500萬美金,之後被撕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全臺爆發嚴重豬隻口蹄疫疫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29日國民大會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9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自同年12月21日施行,精簡臺灣省政府組織,凍結省長及省議員選舉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18日,中度颱風溫妮侵襲臺灣,造成汐止林肯大郡房屋倒塌,28人死亡,50多人受傷,超過兩百戶的居民無家可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國民中學開始實施「認識臺灣」教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0月15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棣文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文建會輔助辦理中山路歷史建築暨空間環境保存與再利用整體規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文建會輔助辦理大溪鎮社區總體營造研究計畫。--〈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委員會」推動「老街著新裝,魅力在街招」與「微笑商家」等活動。--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一心里里民組成之社頭「一心社」成立。--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現今大溪長老教會落成。--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詹德筠出版《大溪煤礦誌》。--詹德筠(1997)。《大溪煤礦誌》。
.5月16日,舉辦「老城心動第二屆大溪之寶票選活動」。--〈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6月7日,舉辦「走尋大嵙崁、老街NEW一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8月3日,「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委員會」更名為「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0月18日,大溪國小百年校慶,藉老中青溪哥返鄉,成立「文化立鎮義工人才庫」。--〈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1月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大溪舉辦為期半年的小木作研習課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998 年
民國87年
.蓮座山觀音寺進行古蹟修護,次年完工,恢復早期原貌。--蓮座山觀音寺(2017)。《觀音寺簡介》。
.2月,「大溪鎮和平路歷史街坊空間環境美化工程」開工,將管線地下化、改善亭仔腳鋪面成無障礙空間、立面補強美化及加裝夜間照明設備,並加設木製街道家具。--〈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月15日,響應全國文藝季,桃園縣政府主辦「溪遊記闖大溪-發現二十一世紀文化大嵙崁」系列活動開幕,桃園縣立文化中心、鎮公所承辦,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月21日,「溪遊記闖大溪」活動票選新大溪八景開票,分別為:石門水庫、中正公園、慈湖、和平老街、阿姆坪、蓮座山觀音亭、慈湖茶園、中山老街。--〈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4月,歷史街坊再造協會附屬組織「快樂女人成長學苑」成立,辦理許多女性成長課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6月1日,大溪歷史街坊再造協會出版「亭仔腳開講」社區報,共發行8期月刊。--〈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9月,進行「大溪鎮歷史資料調查計畫」之口述歷史調查。--〈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財團法人大嵙崁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成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999 年
民國88年
.1月25日,公布施行〈地方制度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1月27日,首枚由國人參與設計製造與操控的中華衛星1號,於美國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16日,立法院完成公益彩券發行條例修正案三讀,首批公益彩券於12月1日正式發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6月23日,教育基本法制定公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9月21日凌晨1時47分,中部地區發生肖氏規模7.3強烈地震,造成2千餘人死亡,8千餘人受傷,此係臺灣近百年來最大地震,稱為「921大地震」。政府為因應救災之需,於9月25日由李登輝總統頒布緊急命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大溪鎮辦理頭寮之春社區文化節活動。--〈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李献璋過世。--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百年情書: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4月,鎮公所收回大溪憲兵隊駐紮的武德殿,內政部營建署運用「城鄉風貌改造計畫」整修。--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7月,志工媽媽們開始舉辦兒童夏令營,活動持續八年。--〈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7月,老街歷時一年半的美化工程完工,由老街居民及商店舉辦各式活動,慶祝老街新生。--〈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000 年
民國89年
.2月25日,海洋生物博物館開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18日,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副總統由民主進步黨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為臺灣戰後首度政黨輪替。--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3月2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離島開發建設條例,開放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可先與大陸地區試行「小三通」。--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親民黨成立。--國史館。《中華民國重要史事簡表》。
.4月19日,制定公布菸酒管理法,開放民間參與菸酒產銷,實施近五十年之菸酒專賣制度將走入歷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4月24日,第3屆國民大會第5次會議,三讀通過國大虛級化的修憲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2001 年
民國90年
.1月15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提出核四釋憲文,認定行政院片面宣布停建核四有程序瑕疵,行政院於2月中旬宣布核四復工續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1日起舉行最後一屆大學聯考,91年度開始採多元入學方案,以甄選及考試分發,取代聯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7月30日,桃芝颱風襲臺重創全臺,洪水與土石流侵襲花蓮及南投地區,至少造成91、133人受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8月15日,臺灣團結聯盟成立。--國史館。《中華民國重要史事簡表》。
.11月,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會議相繼通過大陸與中華民國的入會申請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重要史事簡表》。
.文建會通過新點子創意構想計畫-大溪後尾巷福仁里空間改善計畫。--〈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文建會通過文化產業計劃-大溪鎮和平老街木器文化。--〈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月,舉辦「開漳聖王聖誕祭典」藝文活動,包括福仁宮祭典攝影比賽、講古大會、古照片及慶典相關文物畫作展覽、新世代創意豬公競賽等。--〈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5月18日,「大溪鎮老城區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成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6月, 製作〈崁津之美大溪老城區形象商圈報〉創刊號。--〈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6月10日,中衛發展中心協助策畫、大溪鎮老城區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發行「崁津之美-大溪老城區形象商圈報」。--〈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8月8日,響應全國文藝季,由大溪鎮公所舉辦「大溪文化節-普濟堂百週年慶」,並出版「神恩.豆香.木器馨」一書,由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普濟堂管理委員會承辦。--〈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002 年
民國91年
2003 年
民國92年
.成立月眉社區發展協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文建會通過地方文化館-大溪藝文之家為大溪鎮展示館。--〈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月13日,舉行「月眉通道美化工程」完工典禮。--〈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7月,辦理慶祝關聖帝君誕辰--民俗技藝展演及廟會節慶活動-收藏展及節慶老照片展。--〈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0月,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於桃園縣大溪鎮舉辦 2003小木器設計競賽。--〈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0月10日,雙十國慶煙火在大溪施放。--羅景文(2014)。《大溪鎮志》。
.10月24日至11月2日,鎮公所舉辦「大溪陀螺節」。--〈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004 年
民國93年
2005 年
民國94年
2006 年
民國95年
2007 年
民國96年
2008 年
民國97年
2009 年
民國98年
2012 年
民國101年
.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與大溪愛鎮協會共同發行「大溪文化生活圈月刊」,共10期。--〈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 大溪文化生活圈計畫,每月在大溪展示館舉辦大溪各文化團體的共識會議。--〈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月3日,鳳飛飛逝世,骨灰長眠大溪。--公視新聞網〈鳳飛飛骨灰安奉大溪 歌迷哀傷悼念〉。
.3月23日,交通部觀光局「臺灣十大觀光小城」票選活動,「大溪總統鎮」以51萬票獲得第一名。--交通部觀光局「十大觀光小城」活動網站。
.8月29日,桃園縣政府公告「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登錄為歷史建築。--《木博館年報2015-2017》。
.11月,舉辦「匠師的心願」木藝展,及三場有關木藝博物館的居民討論會。--〈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2013 年
民國102年
2014 年
民國103年
.規劃製作「木藝教具箱」,培訓志工媽媽,巡迴各小學推廣木藝文化。--〈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辦理「我們的博物館-記憶百寶盒活動」,共有 30 組。--〈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大溪街角館增加為9間,不限於木藝,有故事的店家都可以參加甄選,並將範圍擴展至埔頂、內柵、溪洲等地。--〈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4月8日,桃園縣政府公告「大溪警察局宿舍群」補登錄普濟路 23-1 號、13 巷 2 號為歷史建築。--《木博館年報2015-2017》。
.12月,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志工隊成立,第一期志工加入。--《木博館年報2015-2017》。
.12月25日,首任區長黃睿松(2014.12-2018.12)到任。--自由時報〈桃園明升格 鄭文燦公布區長名單〉。
.12月25日,桃園縣市合併升格,大溪鎮改為大溪區。--中央通訊社〈桃園縣變桃園市 12月25日升格〉。
.12月30日,鄭文燦市長核定「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組織成立。--《木博館年報2015-2017》。
2015 年
民國104年
.大溪街角館增加為 15 家,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衛星館舍。--〈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1月1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正式成立。--《木博館年報2015-2017》。
.2月16日,大溪文化協會成立。--〈105年度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台執行案後續擴充成果報告書〉。
.3月28日,壹號館、武德殿開館,「大溪好神器」開館特展開幕。--《木博館年報2015-2017》。
.8月1日,木博館接續區公所辦理「2015大溪文藝季:百年遶境藝同慶」。--《木博館年報2015-2017》。
.11月19日,由大溪仕紳呂鷹揚所創建之三開間街屋騎樓(中山路11、13、15號)「蘭室」,其中11及13號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2016 年
民國105年
2017 年
民國106年
2018 年
民國107年
2019 年
民國108年
2021 年
民國1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