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李金興家族的起家與傳世(二)-福蔭子孫

李金興家族的起家與傳世(二)-福蔭子孫的封面照片
本篇所有內容,包含但不限於文字、圖像等數位資料,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應取得著作財產權人/單位同意授權,始得利用。

三、「起家傳世」蔭子孫

title

(一)起大厝聚族而居

  隨著經商致富、子孫繁衍及李炳生三子李有慶於咸豐九年(1859)中秀才、附貢生,在財富、子孫及聲望都達到鼎盛時,炳生、都生及振生三兄弟於咸豐十年(1860)開始建造公屋大厝,供三大房子孫居住。   據傳係延聘蓋好林本源「通議第」的唐山師阜來興建,並製作家具, 其大木棟架為漳州派風格,「三通五瓜」瓜筒採用金瓜形,瓜腳修長,具有大木匠師葉金萬(1840-1930)一脈的特色,可能是葉金萬的師父或其年少時參與興建。 由於建材大部分來自福建,因此花費五年時間方建成。 建築期間,李家族人先暫時搬遷到「上街」的公店居住,李騰芳也在那裡接待客人,成為他接待官紳的公館(註32)。 可惜李振生、李炳生未親建大厝落成,分別於咸豐十一年(1861)及同治元年(1862)仙逝。(註29-31)   整座兩落多護龍的四合院住宅群,各項建築陸續完工,同治元年(1862)正廳先建成,名為「肇慶堂」,奉祀李家歷代祖先神位、陳列太師椅,作為祭祖及議事空間,至同治三年(1864)整座大厝正式落成,因李家獲得五品「奉政(直)大夫」的榮銜,名之為「大夫第」,由李騰芳親自題寫匾額高掛門楣。   次年(1865)騰芳中式文舉人,更於正廳掛上「文魁」匾、外埕立高聳入雲的旗桿,在舉人的旗幟飄揚下,將這座宅第錦上添花,成為名符其實的士大夫官宅。   至民國74年(1985),李炳生三兄弟創建的這座大厝,建築規模宏偉,格局完整,剪黏雕飾華麗極具代表性,是當時桃園縣境內具代表性宅第建築,受學者專家青睞,內政部以台內民字第0740335694號公告為二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定名為「李騰芳古宅」,是李家子孫的榮耀。 (註33)   民國106年(2017)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受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之託,管理活化古宅, 期盼作為保存傳承在地文化的基地。(註34)
民國80年代,保存完善而古樸的李金興公厝。
民國80年代,保存完善而古樸的李金興公厝。 資料來源:李訓讀攝/提供。

title

(二)祭祀公業的設立

  李家的祭祀公業分為「大公」及「小公」,所「大公」指起祀者輩分較高,所包括之派下員譜系關係較廣,「小公」指起祀者輩分較低,所含派下員譜系關係較親密。「大公」有「李崇臺(台)」、「李金興」及「李阿開」等3個祭祀公業,「小公」則有「李炳生」、「李徐香」、「李都生」、「李建標」、「李家然」及「李性明」等6個祭祀公業。   創立於該享祀祖先逝世後分家之時,保留部分田業和租谷,由派下各房輪流收租,做為每年忌辰祭拜、祭掃墳墓等費用。李家的「大公」,由來為李家「榮」字輩的李振生、李炳生及李都生先後逝世後,「茂」字輩堂兄弟於同治九年(1870)以李炳生的名義,訂立〈撥定分約字〉(註35), 正式分家,由炳生三子舉人李有慶執筆,敦請小角仔的族長李茂開(李善明長子李健材之孫,1804-?)主持見證,將炳生三兄弟分為天、地、人三號(日後又稱炳記、都記、振記),析分三兄弟共置的田業,抽出部分財產作為祭祀的公業,其重要事項如下:   1、留存三大房的公業:包括了月眉的祠堂和書軒、上街的公店、虎茅庄的田地、霄裡的課租,以及水租、番大租等都列為公業。   2、舉凡每日早晚燒香、年節、祖先忌辰、掃墓,以及修理祠堂、公厝、祖墳,或捐修廟宇、捐緣金、慶賀、燕賓等費用,由公業支出。   3、撥給炳生妻徐氏(1792-1875)、都生妻張氏(1801-1882)、振生妻簡氏(1806-1878)贍養田業。   4、撥給長孫有光田業。   5、感念炳生創成家業,撥給酬勞田業。   6、設立書租,賞給三大房子孫中秀才者。      7、在公厝裡設立書軒,由公業提供膳食和薪水請賢師課讀。   8、提供三大房子孫進府考秀才、赴省鄉試及進京會試的車馬費,並賞給中秀才、舉人及進士者獎學金。   9、規定子孫居住公厝需登記於公簿,各人居住的地方日久損壞各自修理,日後欲遷居他處,將所居房舍交還公業。   這些規定除了保留日後祭祀公業的財產,作為家族內部祭祖、修公屋、修墳、廟宇捐緣、祀神、聘師,以及獎學花紅銀之用,並制定了考試車馬費、獎學、設書軒教育子孫與公厝房舍管理等條款,強調後世子孫的教育,足見李炳生三兄弟燕翼貽謀,希望世代簪纓的苦心。

title

(三)李家的「傳世」之道

  李金興家族自清末發展迄今,均以祭祀公業維繫家族發展,民國68年(1979)整合家族內「祭祀公業李金興」、「祭祀公業李金興公」、「祭祀公業李都生」、「祭祀公業李崇台公」及「祭祀公業李阿開公」等大、小公公業成為「李金興五大公業」,101年(2012)登記為「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 現有派下員500餘戶,對內恪守家業,詩禮傳家,對外貢獻鄉土、保衛地方,以下揭示李家的「傳世」之道。(註36)

title

1、對內方面

  (1)管理資產:清末以來,李金興祭祀公業三大房設管理人一名,發展至今,由於各房子孫日增,現由各房選出5名管理人,由此15名管理人會,選任1名主任管理人;監察人及財務委員則由各房選出3名,並從中推派1人擔任主任監察人和主任財務委員,任期三年。(註37) 管理人負責管理祖先遺留公產,贌耕佃農,收取租谷, 作為祭祀公業內祭祖及其他開支使用。(註38)   (2)俎豆春秋:李家出仕後,因祭祀祖先的需求,組成了家班性質的「禮生班」,由家族子孫組成,勤習祭祀禮儀,擁有完整的一套祭祀程序、祭品祭器準備等講究的規範,傳承「三獻禮」 的儀式,代代相傳,具有無形文化資產潛力。李家最早行三獻禮的紀錄,為昭和六年(1931)春祭祭祖三獻禮,由二房都生派下的李家充(1862-1940)擔任主祭, 並於禮成後家族男、婦各於公厝門廳前合影一張,日後照片懸掛於廳堂,成為家族中的深刻記憶。   據李家耆老口述,李金興家族的三獻禮,約於昭和年間,由大房李炳生派下的李訓祧所創設。李訓祧(1902-?),為李炳生三子李有義的裔孫。訓祧日治時期曾赴臺北,擔任《臺灣日報》主筆, 並參與「崁津吟社」,與諸文士唱和 。他喜愛蒐藏各種書籍,並從臺北購得家禮一類的書回來研究, 習得三獻禮的儀式回大溪。經李詩穎(1905-?)、李訓田、李詩彥(1916-?)、李文典(1926-?)、李宗治、李正傑(1941-)及李後斌(1952-)等人的傳承,至今已橫跨五個世代。(註39-43)
昭和六年(1931)肇慶堂春祭祭典照片
昭和六年(1931)肇慶堂春祭祭典照片。資料來源:作者自攝,李後繁先生提供。
  民國108年(2019)後改稱禮生團,包括通、引、贊、各案桌暨盥洗所、敲鑼擂鼓、奏大小樂等21名禮生,每年於春節、春分及秋分三大節於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行三獻禮祭祖,展現了詩禮傳家的家風,是凝聚家族的重要儀典。(註44)
民國109年(2020)秋分三獻禮祭祖紀錄。
民國109年(2020)秋分三獻禮祭祖紀錄。來源:木博館攝。
民國109年(2020)秋分三獻禮祭祖紀錄。
民國109年(2020)秋分三獻禮祭祖紀錄。來源:木博館攝。
 (3)敬宗收族:祭祀公業也負擔起撫卹族親之急難身亡、敬老等敬宗收族的事業,如大正六年(1917)十一月李家煥(1848-1917)逝世、大正九年(1920)舊曆十一月李家培(?-1920)死亡,由祭祀業「李炳生公」管理人李傳扶(1872-1925)、李傳白(1869-?)、李家芬(1851-1939)與李傳富(1884-1921)同意各補助三十元,幫助其開辦喪葬費用。(註45-46)  (4)設學獎學:設立書田,利用位於桃澗堡大湳的田業租谷經費,於公厝內設置書軒一所,延聘名師教育子侄,若子孫赴府院試、赴省鄉試或赴京會試也提供車馬費,高中文武秀才、舉人、進士獎賞花紅銀。現今雖已無科舉制度,但每年仍頒發成績優異子孫獎學金,以勵後進。
獎學金頒獎紀錄
2019年9月22日獎學金頒獎紀錄。資料來源: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提供。

title

2、對外方面

  (1)與各大家族聯姻:李金興家族透過聯姻,進而在各方面與大家族互相合作,以確保家族勢力於不墜。李家在「茂」字輩之時,已由李都生的子女李茂科、李茂溪、李茂洲(1840-1889)與李氏占(1827-1902)開始與大溪世家大族聯姻,包括生員戴有章長女戴氏福(1823-1914)、林心果家族的林愈山長女林氏月(1828-?)、監生王國平長女王氏壬(1842-1922),與八塊厝佃戶呂文選曾孫呂潮茂(1824-1890)。「家」字輩與「傳」字輩以後,更密切的和在地望族通婚,如富紳黃丙南(1839-1920)、田心仔監生黃新興(1815-1893)家族、番仔寮張(廖)朝晚(1703-1775)家族、月眉佃首江有源家族,以及頭寮林本源管事林登雲(1815-1888)家族,展現與大溪的緊密連結。(註47)   (2)參與地方鄉治:李家自李炳生嘉慶年間創設「福仁季拾捌份公」、道光年間組成「陳集成」墾號以來,先以地方頭人、商人與墾戶的身份,參與地方社會上的事務。到了其子李廷標擔任鄉治「職員」,李騰芳取得舉人學位,遂使李家從開墾初期的頭人、豪強,轉變為士紳身份,進而與大嵙崁諸紳共同設立鄉約、立碑示禁,維持地方治安、安撫人心,並且為民眾排紛解難,必要時募勇禦敵,為地方官分憂,如同治、光緒年間李廷標立〈公議嚴禁〉碑、李騰芳立〈龍過脈碑〉。乙未割台之時,「家」字輩李賡颺、李家充籌餉械組義軍抗日,到了日治時期亦有子孫擔任保甲局長、保正、街庄協議會會員。(註48)  (3)發展文教:李騰芳高中舉人以後,陸續於桃仔園創建文昌祠,掌教大嵙崁義塾,開啟大溪文風。據說他「為人醇樸,寡言笑,氣量寬宏」,他曾經感嘆孔子之道衰微,希望文學能恢復像《詩經》那樣教化百姓的功能,鼓勵君子學習古詩,藉以恢復儒家思想,許多年輕後學受他的感化。(註49)   此外,他於光緒二年(1879)創建敬字亭,除了己身家族的經濟後盾外, 也受江有源家族、李琳茂家族、林心果家族、簡新記家族、簡華泰家族,及黃新興家族等家族成員捐資贊助。(註50-51)   到了日治初期,大溪國小的前身─設立於明治三十年(1897)的「台北國語傳習所大嵙崁國語分教場」撤廢,改為「大嵙崁公學校」,選定於上街新建校舍,全部經費需六千圓,但還不足一千八百圓,李家由李賡颺和其他當地士紳江次德、黃丙南、呂建邦、呂鷹揚、簡送德、王式璋、廖希珍、林維龍等九位,組成「大嵙崁公學校建築委員」,以「借用」的名義,先行出資贊助,日後逐年向大嵙崁渡船業者徵收稅金抵還。(註52) 日治時期以後,李家後代也多人擔任公學校訓導、准訓導或小學教師,化雨春風,如李詩廳(1904-卒年不詳)、李詩全(1900-卒年不詳)及李訓獎(1930-2019)。
「大嵙崁公學校建築委員」文獻紀錄。
「大嵙崁公學校建築委員」手抄紀錄。資料來源:大溪國小校史室館藏《大嵙崁公學校沿革誌》。
(4)民間信仰活動:李家積極參與民間信仰活動,藉由興修廟宇、組織神明會和字姓組織,以及在建醮祭典領斗燈柱首等,聯繫同屬漳州籍的墾民:    A.創建福仁宮與修建各大廟宇:李家自從李炳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組織「福仁季拾捌份香祀」、創建福仁宮,奉祀開漳聖王以來,就與福仁宮有很深的緣分。以李炳生為首的「福仁季」除了藉由開漳聖王,凝聚漳州籍墾民,使之成為大嵙崁的大廟,隨著各籍墾民增多,也藉由增祀天上聖母、三官大帝、玄壇元帥、保生大帝、三山國王、定公古佛及其他諸神,融合當時包括南靖、汀州、泉州、嘉應州等不同籍貫的信眾。之後廟體建築的歷次修建,也都由李金興派下子孫代表,會同其他士紳或家族一同募資,如同治七年(1868),因福仁宮廟宇破損,由炳生之侄李茂溪倡首募三千元修建;大正十四年(1925)亦由炳生之孫李家芬和其他九姓公號代表,募六千餘元修繕,並將神像全部塗漆安金; 民國七十年(1981)重新改建,李家也以「公號李金興」出資一萬元。 除了福仁宮之外,李家也以「李金興」公號名義捐款修繕其他大溪境內廟宇,如大正十五年(1926)月眉橋和鎮福宮改建為石質,李家捐款二百元; 昭和九年(1934)蓮座山觀音亭重修出資一百二十円, 昭和十一年(1936)公園內大墓公、草店尾有應公及尾寮士民君奉令遷葬尾寮,亦捐款重蓋墳亭。(註53-57)   B.組織神明會和字姓組織:李家除了李炳生組織「福仁季拾捌份香祀」之外,炳生長子李廷標也擔任福份宮(今齋明寺)的觀音祀首事; 之後炳生孫李家駿(又名家稱)出資參與道光十八年(1838)創立,祭祀媽祖的「天上聖母祀典(大嵙崁街媽祖祀)」和「永熾昌」兩個神明會, 家駿之五子李傳厚(1873-1914)」也曾管理「金德安祀」等神明會, 在舉辦各項祭典活動,聯繫漳籍墾民。   而福仁宮十年一次輪值福仁宮開漳聖王聖誕祭典的字姓組織(十大公號),其中輪值次序第一的公號「李姓金德興」,大概也在清末由李金興家族主導創設,從大正年間即由李家芬擔任李姓的代表,日後的代表者也李金興家族的傳字輩、詩字輩及訓字輩子孫擔任,包括李傳庚(1889-1963,李炳生曾孫/李家旺之子)、李傳螺(1898-?,李都生曾孫/李家田之子)、李查某(1897-?,李炳生裔孫/李詩韻之子)、李木清(1925-?,李炳生裔孫/李詩云之子)及李汪圈(李炳生裔孫)等。「李姓金德興」可考的最早輪值年份為大正八年(1919),至民國一○八年(2019)已輪值十次祭典。(註58-61)   C.建醮祭典領斗燈柱首:中元祭典與建醮是台灣漢人民間信仰中重大的祭典,事務繁多,且所費不貲,因此組織「醮局」與「醮壇組織」。其中「醮壇組織」則是祭祀組織,以斗燈調首(或稱「柱首」)為主體,在大溪一帶固定由重要的商號、家族、社團、宗親組織擔當,稱之為「領調首」(niá-tiàu-siù)。   各調首以「四大柱」(或稱「頂四柱」)─「正主會」、「正主醮」、「正主壇」與「正主普」地位最為重要,祭典時斗燈擺在做為內壇的科儀桌,往昔如其名稱需負責會集信眾參加醮典,或負責搭建醮壇、負責普渡等重要工作分配,演變至今變成需繳交鉅額的緣金。福仁宮的現行中元祭和建醮柱首分配,源自昭和二年(1927)慶成圓醮, 李金興公號迄今仍領「正主醮」斗燈。值得一提的是,民國101年(2012)月眉里當地的庄廟月眉山觀音寺圓醮之時,李金興家族內的「大公」李金興及李炳生、李建標及李性明等各「小公」公號就領了分別「總經理」、「總醮主」、「總柱首」與「圓滿首」四個柱首。(註62-63)
民國108年(2019)福仁宮公號「李姓金德興」值年祭典盛況
2019福仁宮公號「李姓金德興」值年祭典盛況。 來源:作者自攝,2019年3月17日。
1981福仁宮李家領四大柱之一的「正主醮」
1981福仁宮李家領四大柱之一的「正主醮」,在公店結壇。來源:大溪福仁宮提供。

四、結語

  大溪李金興家族,乾隆初年渡臺以來,開臺祖李善明定居於大姑嵌小角仔一地,開枝散葉,傳下五大房子孫。其第五子李先抓更進一步遷居靠近大姑嵌溪的月眉、上街一帶,循著漢人開發的模式,向墾戶謝秀川承耕土地,以「小租戶」的身份辛勤開墾,建立「金興」號家族事業,雖然不幸壯年猝逝,但在其妻廖氏刻苦年輕守節,撫養炳生、都生、振生及李氏耳等4名子女長大。   來臺第三代李炳生成年之後,看準大漢溪航運之利,組織船隊,經營米穀運銷生意,使「金興」的船隊通達鶯歌、新莊、艋舺,乃至淡水,他也觸及土地拓墾事業,如組織「福仁季拾捌份公」開墾下街、草店尾,主導墾戶「陳集成」隘墾三層埔,並逐步收買大租、小租,廣置田園土地,開圳收取水租,因而發家致富,在道光、咸豐年間,家產號稱數十萬,而「水頭李炳生,水尾李太平」之美譽。   這樣具有地方頭人、商人與墾戶多重身分的李炳生,也透過捐納官銜、栽培子侄進學,一方面希望能光宗耀祖,一方面成為地方鄉治的領導階層,也能助益其財富的累積。在家族內部子孫繁衍後,炳生三兄弟建立公屋大厝,讓三大房子孫安居,炳生身後,特別留存公產,成立祭祀公業,對內祭祖收族;對外以「李金興」公號的名義代表全體家族,參與地方事務,經過與在地望族大姓、官紳世家通婚、合資開墾、合組神明會、共同建廟等合作關係,建立起李家對內恪守家業,詩禮傳家,對外貢獻鄉土、維持地方安寧的「起家」與「傳世」之道。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資料來源:木博館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tle

延伸閱讀

title

註釋

29.訪問李茂烈派下(李善明長子李健材)子孫李訓朝先生(1913-2018)。 30.李乾朗,《台灣十大傳統民居》,〈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頁78。 31.李訓守先生說大厝係同治元年(1862)完工,費時五年,因此推測為咸豐十年(1860)開始建造。說許雪姬,〈第二部分 歷史研究〉,《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頁25。 32.訪問李茂烈派下(李善明長子李健材)子孫李訓朝先生(1913-2018)。 3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李騰芳古宅〉,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52,2022年12月6日。 34.吳玲育執行編輯,《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年報2015-2017》(桃園: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9),頁23。 35.〈同治九年李榮華、榮峰、榮選仝立撥定分約字〉,〈桃園廳開墾地業主權認定及池沼ヲ開墾地トシテ整理方認可〉,《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冊號2030,文號1,大正元年(1912)11月1日。 36.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派下員手冊》(桃園:未刊,2012),頁5。 37.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派下員手冊》,頁15-18。 38.如大正三年(1914)祭祀業李金興在月眉的16甲6釐4毫2絲的40筆水田,年收300石租谷。〈大正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祭祀業業主李金興立贌耕契約字〉,筆者自藏,大正二年(1913)10月25日。 39.「三獻禮」源自周代,分「初獻禮」、「亞獻禮」及「終獻禮」等三次敬獻爵、祿、酒、菓等各種祭品。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節慶卷》(臺北:臺原出版,1994),頁269。 40.2018年7月18日訪問李詩鳳先生。 41.2018年9月23日訪問李茂烈派下(李善明長子李健材)子孫李訓朝先生(1913-2018)。 42.〈新春擊缽吟會〉,《臺灣日報》,昭和10年(1935)1月5日,12版。 43.一說從北京學來。2013年5月2日訪問李正傑先生。 44.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委託、台灣古厝再生協會執行,《李騰芳古宅故事採集暨展示規劃服務案第1次後續擴充期末成果報告書》,2019年,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頁57-91。 45.〈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章程〉,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金興公派下員手冊》,頁13。
46.〈大正六年十一月六日李傳白、李家芬、李傳富承諾書〉,筆者自藏,大正六年(1917)11月6日。〈大正九年舊曆十一月十七日李傳扶、李傳白、李家芬、李傳富承諾書〉,筆者自藏,大正六年(1920)11月17日。 47.李文典等抄,《李氏家譜(李金興派下)》,猶他家譜學會微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手抄,《呂氏族譜》,未刊,大溪呂芳澧先生提供,明治二十九年(1899)。2014年9月15日訪問廖本聰先生。2015年3月30日訪問黃邱却女士、2015年7月27日訪問黃繹謙先生、2015年10月2日訪問李正邦先生。 48.公議嚴禁〉碑,砂岩,103x51公分,嵌於大溪福仁宮右廊壁左側第一塊,同治二年(1863)。〈龍過脈碑〉,砂岩,72x52公分,嵌於大溪福仁宮右廊壁左側第五塊,明治四十四年(1911)。詳細討論請見陳世榮,〈近代大嵙崁的菁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李家與福仁宮為中心〉,《民俗曲藝》,頁257-266。 49.郭薰風主修、石璋如等纂,《桃園縣志‧卷六人物志‧第三編立言》(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影印民國五十一至五十八年(1962-1969)排印本),頁61。 50.李金興派下參與捐款者,包括其堂兄弟李廷標、李永源、李騰祥(茂科)、李騰瑞(茂枝)、李茂洲,和諸子侄李家昌(賡颺)、李應宗(家漢)、李家培(?-1919)、李家能(又名家寧,1835-1895)、李家遠、李家海、李家漾(1847-1912)、李傳琳(?-1929,李炳生曾孫/李家能之子)、李傳中(忠)(1863-1889,李炳生曾孫/李家稱之子)、李傳元(源)等十五人。 51.〈建造敬字亭碑記〉,砂岩,95x65公分,嵌於大溪福仁宮右廊壁左側第三塊,光緒二年(1876)。 52.〈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大嵙崁公學校建築委員江次德、呂建邦、黃丙南、呂鷹揚、簡送德、李賡颺、王式璋、廖希珍、林維龍等同立合約字〉,收入《大嵙崁公學校沿革誌》,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桃園縣大溪國小文書》照片檔,檔號:T0257D0216。 53.簡瑞仁,《大溪鎮福仁宮簡介》(冊)(桃園:福仁宮管理委員會,1988),頁3。 54.〈福仁宮(大廟)〉,《大溪郡寺廟臺帳》,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藏,檔號:Etr00001。 55.〈大正十五年月眉橋暨鎮福宮改築〉碑,一塊,立於月眉鎮福宮右側樹下,大正十五年(1926)。 56.〈募捐重修蓮座山寺〉碑,三塊,嵌於蓮座山觀音寺右護龍壁,昭和九年(1934)。 57.〈尾寮大墓公重築碑〉,一塊,收藏於尾寮大墓公萬善祠內,昭和十一年(1936)。 58.〈光緒四年十一月園主蒼頡聖首事林登雲、觀音祀會內李廷標仝立永耕將賬簿登明〉,林寶猜小姐提供,光緒四年(1878)。 59.明治四十一年(1908)大溪郡大溪街永熾昌祀內月眉李家駿孫詩來敬献的北港天上聖母進香旗,祭祀公業法人桃園縣李建標公提供。〈福仁宮天上聖母祀典(大嵙崁街媽祖祀)會份田業〉碑,砂岩,98x59公分,嵌於大溪福仁宮右廊壁左側第二塊,光緒二十年(1894)。 60.〈桃仔園廳海山堡三層庄土地申告書九冊之四〉,《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冊號12479,文號1,明治三十四年(1901)1月1日。 61.李林進旺,〈字姓組織與地方社會:以大溪福仁宮為主之考察〉(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頁164-166。 62.〈大溪福仁宮決定建醮〉,《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二年(1927)4年17日,4版。 63.李林進旺,〈字姓組織與地方社會:以大溪福仁宮為主之考察〉,頁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