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大溪字姓組織與地方社會(一)-背景、組成與祭典

大溪字姓組織與地方社會(一)-背景、組成與祭典的封面照片
本篇所有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應取得著作財產權人/單位同意授權,始得利用。

前言

  大溪的廟會活動,除了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迎「聖帝公」繞境,就是過年後至三月廿三日間,各街庄的公廟慶祝主神聖誕的字姓輪值祭典(俗稱「著姓」,tio̍h-sènn)最為熱鬧。大溪、復興兩區自正月十二日起,由缺仔永安宮開始,至三月廿三日三層福安宮,陸續有十四間廟宇舉辦字姓輪值祭典,值年的姓氏與廟宇請送神、繞境及迎豬公,為一年之初增添喜慶氛圍。   其中大溪福仁宮的字姓輪值祭典創始年代最早,已傳承一百多年。每年農曆二月十一日由李、江、林、簡、張廖、黃、呂、王游、陳等九大字姓,與九姓以外的其他姓氏分別組成十個字姓組織─「公號」,逐年輪值舉辦開漳聖王的聖誕祭典,發展出三獻禮、繞境與神豬競賽等祭賽活動,並流傳到鄰近鄉鎮與街庄,形成富有特色的地方傳統,可瞭解大溪以姓氏團體為主體的地方社會。

壹、字姓組織創立的背景與組成 

  福仁宮的字姓組織「十大公號」,以「福」、「漳」、「閩」等代表福建、漳州的字詞為名,分別為:   ·李姓「金德興」   ·江姓「昌興季」   ·林姓「金福昌」   ·簡姓「福漳隆」   ·張廖姓「福仁昌」   ·黃姓「永漳安」   ·呂姓「金漳利」   ·王游姓「金閩安」   ·陳姓「金漳福」   ·什姓「金漳盛」      以「一李、二江、三林、四簡、五張廖、六黃、七呂、八王游、九陳、什(雜)姓(it-lí、jī-kang、sann-lîm、sì-kán、gōo-tiunn-liāu、la̍k-uînn、tshit-lī、peh-ông-iû、káu-tân、tsa̍p-sènn)」這句老一輩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之次序,逐年輪值開漳聖王聖誕祭典。

title

一、各大姓共建福仁宮

  福仁宮,俗稱「大廟」,位於大漢溪東側的和平路上,主祀開漳聖王,分香自大漢溪西側的埔頂仁和宮。 埔頂是大漢溪航運與清代桃園台地山線官道的交會點,漢人開墾甚早,最晚在乾隆末年,仁和宮已建成。(註1)   至嘉慶年間,河西地區已開發飽和,墾民轉往河東大科崁拓墾,採集山林資源,在大科崁集散,使大漢溪上游航運的終點轉移至月眉,河運與山線官道的樞紐因此由大科崁取代。 (註2)   祭典時,河東的信徒需乘船前往埔頂參拜,某次山洪爆發,河東信徒無法前往,於是選調青年數名游泳橫渡,請仁和宮開漳聖王的香火回來,設置臨時香案祭拜,但日久終不是辦法。因此嘉慶十八年(1813)漳籍人士李炳生、廖廷穩、呂蕃調、林本源、簡亨政、江世流、邱乃辛、簡長源、陳漳合、呂衍治及廖士要等人,合資十八股,購置大嵙崁八張犁店仔街伯公廟背之埔地園屋,起蓋行店,成立「福仁季」, 並捐獻廟地, 建造福仁宮,將仁和宮「二王公」請來供奉。(註3-5)   這些出資者,皆為漢人開墾歷程中漳州籍漢佃或墾戶,如祖籍詔安的李炳生(1793-1862)為月眉「李金興」商號的總舵手,張(廖)廷穩是入墾番仔寮的張(廖)朝晚(1703-1775)三子,呂蕃調(1768-1834)為開墾八德的「呂文選」家族後裔,祖籍龍溪「林本源」是積極購置大科崁地區田產的墾戶,祖籍平和的江世流(1795-1843)是大姑崁佃首,而張(廖)士要(1736-1818)為開墾上田心仔的張(廖)廷苗(1715-1790)之孫。其後福仁宮的修建、組織神明會及辦理祭典,也皆與這些大家族息息相關。

title

二、「十大公號」的創設背景

  有關福仁宮以字姓輪值祭典的背景,耆老簡瑞仁先生闡述了一段故事:   咸豐三年(1853)北臺灣漳泉械鬥熾盛,事後(咸豐九年,1859),適逢福仁宮正欲修建,招集士紳商議相關修建事宜時,順道談及如何避免大姑崁地區免受械鬥摧殘,當時由月眉李金興家族派下成員提議,於廟宇修建完畢(咸豐十一年,1861)後,恭請客家人所崇奉的三山國王大王公,泉州人的保護神保生大帝一同入廟奉祀,藉由增祀客家人、泉州人素來信仰的家鄉守護神,並改慶祝開漳聖王聖誕祭典的輪值方式,把原本容易造成械鬥的區域(角頭或庄)輪值,改以字姓區分的十大姓輪值,促使漳、泉、粵三族一同慶祝,藉以消弭分類械鬥的衝突。 (註6)   大溪雖以漳州籍人士為多,但西側的南興、中壢、龍潭為客籍優勢區,以北的中庄、烏塗窟及三峽、鶯歌則為泉州籍移民居住,為漳州、泉州及廣東三籍墾民勢力的交界,因祖籍意識的差異,常分類械鬥。(註7)   波及大嵙崁的械鬥為嘉慶十一年(1806)桃仔園、南崁的漳泉械鬥,道光五年(1825)的龍潭、大嵙崁的閩粵械鬥,以及咸豐三年(1853)、九年(1859)、十一年(1861)大嵙崁的漳泉械鬥。其中咸豐三年(1853)與十一年(1861)的漳泉械鬥,因開墾糾紛,以「林本源」為首的漳州人與粵籍墾號「陳福成」、泉籍墾號「黃安邦」 發生衝突。(註8)   同治、光緒年間,臺灣各家族的勢力漸漸成長,導致籍貫械鬥比例降低,變成姓氏為主的宗族械鬥,如淡水廳鄭、林互鬥的「鄭如梁案」。 與此同時,大溪各大家族,亦發展成大族巨室,競相置辦田產,若開墾糾紛,衝突可能一觸即發,釀成家族械鬥,因此以各大家族為首的士紳有鑑於此,提議把原有的區域輪值開漳聖王祭典,改以姓氏區分,藉舉辦祭典的成果和賽會,化武鬥為文鬥,弭干戈於無形,是大溪福仁宮以字姓輪值祭典的遠因。(註9)

title

三、各公號的成立與輪值情形

資料來源:〈大科崁江姓昌興會祀會招集會銀序暨會份名單〉,收入王世慶編,《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影本》,「傅圖館藏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影像資料庫」,檔號:FSN01-12-556。
十大公號早期的重要文獻─江姓昌興會會簿序言。來源:詳註10。
  從江姓「昌興季」光緒十四年(1888)成立的帳簿序言,可知各姓醵金成立「公號」,是為了感念福仁宮開漳聖王威靈顯赫,賜福當境的恩澤:   ……惟我閩開漳聖王,其赫赫於生前者,拓土開疆,為朝廷增式廓,其昭昭於後世者,捍災救患,為黎庶奠身家,功莫大焉?德莫隆焉?所以屢蒙褒封贈爵,香煙延及天下,奉祀徧於人間,由來久矣。迄我海山保大科崁廟祀,歷有年所○○,威靈猶如昔時,其申錫於境內者,靡有既焉,爰是境內弟子感其○○恩澤,各姓招集會銀,生放利息,以為迄年演唱祭祀之資,……。(註10)   於是光緒年間,大嵙崁的各姓人士陸續募集資金,成立公號,以黃姓「永昌安」成立於光緒六年(1880)最早,接著光緒十一年(1885)游姓「金閩安」創立、光緒十四年(1888)江姓「昌興季」成立、光緒十六年(1890)簡姓成立「福漳隆」、光緒十九年(1893)林姓成立「金福昌」,至明治三十一年(1898)什姓設立也「金漳盛」。 (註11)   可推測至少在光緒年間,光緒二十一年(1895)割臺以前,各姓已經陸續組織公號,籌募資金、放貸生息,以應付過幾年後的輪值經費。以下介紹各姓公號:

title

(一)李姓「金德興」

  李樹葉枝榮,蔚此邑人文薈萃,頂禮馨香歌聖德;姓名垂久永,拓閩漳澤被生民,輸誠供奉慶長春。(註12)
  成立年代無法考究,日後皆由李金興家族子孫擔任代表,應為該家族成員創設。可考的最早輪值年份為大正八年(1919), 陸續於昭和四年(1929)、 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十八年(1959)、五十八年(1969)、六十八年(1979)、七十八年(1989)、八十八年(1999)、九十八年(2009)及一○八年(2019)輪值祭典。(註13-14)   歷任代表:李家芬(大正十四年,1925)、李傳庚、李傳螺、李查某(民國四十年代)、李清鏡、李木清(民國八十年代)、李汪圈、李宗和,現今代表李應霖、李訓塗與李蔡蘇。
資料來源:〈崁津近信 聖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八年(1919).02.24,04版。
李姓「金德興」可考的最早輪值年份為大正八年(1919)。來源:同註13。

title

(二)江姓「昌興季」

  江水映星河,漳郡威靈,永見恩波流萬派;姓名標蕊榜,台疆俎豆,欣逢華誕祝千春。
  又稱「昌興會」或「江姓會」,成立於光緒十四年(1888),由江有源家族的江献瑞(即江排呈,1825-1889)和其弟排合、堂弟排鳳、侄次茂、次苞等江姓宗親合股一百四十一銀元組成, 透過放貸生息,作為輪值祭祀與聘請戲班的費用。可考的輪值年份自大正九年(1920) 起,後於昭和五年(1930)、 民國三十九年(1950)、四十九年(1960)、五十九年(1970)、六十九年(1980)、七十九年(1990)、八十九年(2000)、九十九年(2010),與一○九年(2020)輪值。(註15-16)
資料來源:〈大溪福仁宮 開漳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五年(1930).03.17,08版。
江姓「昌興季」昭和五年(1930)輪值時相關報導。來源:詳註17。

title

(三)林姓「金福昌」

  林茂花朝,嵩呼瀛島,兆庶賡歌聖德;姓標竹帛,功著閩疆,千秋共仰王威。
  又稱「林姓會」,成立於光緒十九年(1893),該會位於三層,可能是三層頭寮林登雲家族創設。後於大正十年(1921)、 昭和六年(1931)、民國四十年(1951)、五十年(1961)、六十年(1971)、八十年(1981)、九十年(1991)、一百年(2011)及一百一十年(2021)輪值祭典。(註18)   歷任代表:林維龍(大正十四年,1925)、林長春、林開茂(戰後)、林青山、林增斗(民國八十四年,1995)林金池、林宜勝、林邦雄,現任代表林春德、林永茂與林宜發。
資料來源:〈祭典及豚品評會〉,《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年(1921).03.20,06版。
林姓「金福昌」大正十年(1921)輪值時相關報導。來源:同註18。。

title

(四)簡姓「福漳隆」

  簡樸必成功,遵循國策,適應潮流,一片丹心歌聖誕;姓名標虎榜,遺愛漳江,安寧寶島,萬年崇奉祝華封。
資料來源:〈大溪街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一年(1922).03.06,06版。
簡姓「福漳隆」可考最早的輪值年份為大正十一年(1922)。來源:同註19。
  又稱「簡姓會」,成立於光緒十六年(1890),可考最早的輪值年份為大正十一年(1922), 後於昭和七年(1932)、民國四十一年(1952)、五十一年(1962)、 六十一年(1972)、七十一年(1982)、八十一年(1992)、九十一年(2002)、一○二年(2012)與一一一年(2022)輪值祭典。(註19-20)    歷任代表:簡阿牛(大正十一年,1922)、簡長斌(戰後)、簡欣哲(民國五十八年,1969)、簡木印、簡溪和、簡瑞仁(民國八十年代)、簡垂珍、簡昭東,及現任代表簡玉溪、簡新調、簡萬寶。

title

(五)張廖姓「福仁昌」

  張燈結綵,旗鼓喧天,聖誕欣逢行大典;廖井丹砂,壽鄉累世,神靈顯赫復中興。
來源:作者收藏。
民國五十二年值年張廖姓「福仁昌」九等賞神豚及敬奉者。來源:作者收藏。
  成立年代不可考,最早的輪值年份是大正十二年(1923), 後於昭和八年(1933)、民國四十二年(1953)、五十二年(1963)、六十二年(1973)、七十二年(1983)、八十二年(1993)、九十二年(2003)和一○二年(2013)輪值。(註21)

title

(六)黃姓「永漳安」

  黃道奏鶯簧,春光福地,熱鬧花朝歌聖誕;姓名標虎榜,威鎮閩境,蕩平草昧布王風。
  又稱「永昌安」或「黃姓會」,成立於光緒六年(1880),最早的輪值年份是大正十三年(1924), 後於昭和九年(1934)、民國四十三年(1954)、五十三年(1964)、六十三年(1974)、七十三年(1984)、八十三年(1994)、九十三年(2004)及一○三年(2014)依序輪值。(註22)
資料來源:〈大溪祭典盛況〉,《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三年(1924).03.20,06版。
黃姓「永漳安」最早的輪值年份是大正十三年(1924)。來源:同註22。

title

(七)呂姓「金漳利」

  呂高姜盧紀,一脈相傳,同沾雨露歌聖誕;姓名標史冊,精誠團結,共祈民安祝千秋。
  又稱「呂姓會」,為呂鷹揚(1866-1923)和呂建邦(1858-1948)成立於大正四年(1915),並於該年輪值,獻「佑我羣黎」匾。後於大正十四年(1925)、 昭和十年(1935)、 民國四十四年(1955)、五十四年(1965)、六十四年(1975)、七十四年(1985)、八十四年(1995)、九十四年(2005)和一○四年(2015)承辦祭典。除呂姓外,亦包含同尊姜子牙為始祖的盧、高、江、紀姓宗親參與。(註23-24)   歷任代表:呂鷹揚、呂建邦(大正四年,1915)、呂新敬、呂傳命(民國四十二年,1953)、呂芳谷、呂傳得(民國八十年代)、呂紹淦,現任代表為呂信男、呂百理、呂理民。
資料來源:〈大溪福仁宮 賽豚盛況〉,《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年(1935).03.17,08版。
呂姓「金漳利」於 昭和十年(1935)輪值時相關報導。來源:同註24。

title

(八)王游姓「金閩安」

  王政嚴明,威征蠻寇,溯夫當年功垂萬古;游揚聖德,思及群黎,值此令旦壽祝千秋。
  又稱「金建安」或「游姓會」,由於王、游聯宗的關係,兩姓一同輪值。成立於光緒十一年(1885),最早曾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輪值, 後在大正五年(1916)、 大正十五年(1926)、 昭和十一年(1936)、 民國四十五年(1956)、五十五年(1966)、六十五年(1976)、七十五年(1986)、八十五年(1996)、九十五年(2006)和一○五年(2016)輪值祭典。(註25-28)   戰後歷任代表為王春木、游朝聘(民國四十年代)、王宗堂、游添生(民國八十年代),現任代表是王佩芳、游正茂與王順德。
資料來源:〈大溪福仁宮 祭典巨豚 特等八百六斤〉,《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一年(1936).03.06,n04版。
王游姓「金閩安」於昭和十一年(1936)輪值時相關報導。來源:同註28。

title

(九)陳姓「金漳福」

  裔冑常榮,十年一次,虔聚崁津崇祀典;孫枝茂盛,百世千秋,猶賡漳邑古宗功。
〈大溪街福仁宮例祭 廟前賽豚觀客擁至〉,《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二年(1937).03.25,n04版
陳姓「金漳福」於昭和十二年(1937)輪值報導。來源:同註30。
  陳姓與開漳聖王陳元光同姓,尊聖王為祖先,又稱為「裔孫金漳福」,成立年代不可考,曾在上街購置公店一處,藉由收店租,作為祭典費用。最早的輪值年份是大正六年(1917),並先於前一年(大正五年,1916)捐一頂文轎,輪值完畢後,獻「鷹揚遺烈」匾, 之後在昭和二年(1927)、 昭和十二年(1937)、 民國四十六年(1957)、五十六年(1967)、六十六年(1977)、七十六年(1987)、八十六年(1997)、九十六年(2007)及一○六年(2017)皆曾輪值。(註29-30)   歷任代表:陳祖旺、陳元捷、陳天運、陳文生(明治三十四年,1910),陳清楚(大正十四年,1925),陳水性、陳烏輪、陳添春(昭和十二年,1937)、陳煙火(民國四十二年,1953),陳益坤(民國八十四年,1995)、陳慶木,現任代表為陳榮文、陳慶璋、陳春義。

title

(十)大集姓「金漳盛」

  集會躍龍門,繼往開來,靈著崁津,十股輪翻躬聖誕;姓名標虎帳,承先啟後,威揚漳邑,萬民愛戴薦王恩。
  又稱「雜姓會」,成立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最早於大正七年(1918)輪值, 後於昭和三年(1928)、民國三十七年(1948)、四十七年(1958)、五十七年(1968)、六十七年(1978)、七十七年(1988)、八十七年(1998)、九十七年(2008)及一○七年(2018)輪值祭典。(註31)   歷任代表:吳煥文(大正十四年至民國四十六年,1925-1957)、鍾肇馨、邱維、洪愚溪、鍾會常、邱漢連、洪福隆、陸昌義(民國四十年代)、詹樹木、許支財、邱財榮、許茂仁、鄭枝旺,現任代表為莊森雄、邱創富、邱謙登、蔡貴昌、鄭添富。
資料來源 :吳仲堡提供。
民國七十七年(1988)什姓公號「金漳盛」頒發神豚比賽優良之獎狀。來源:吳仲堡提供。

title

四、各公號內部組織與性質

  各公號設「代表」,俗稱「頭人」(thâu-lâng),由同姓者推舉,擇具家族背景的地方士紳,或熱心宗族與神明事務,且正直者任之,任期不限,各姓一至兩位,什姓則五位,負責招集各姓成員,並籌劃祭典。「頭人」之下設「緣首」數位至十數位,由頭人選擇同姓的正直者擔任,分別向福仁宮祭祀圈六里半(即大溪區福仁、興和、一心、一德、月眉、田心六里及瑞興里粟仔園地區)的同姓宗親「題緣金」(tê-iân kim), 將每個里的緣金彙整上交頭人。   各姓公號均有公產,如資金或店面,放貸收租,增益資金,維繫祭典,現今則在銀行開立帳戶將資金儲存生息,待下一次輪值祭典,或福仁宮修建、建醮捐獻緣金時動用。但沒有輪值神像與香爐,沒有祭拜共同祖先,且至今日會份開放,新移入的居民按照既有的字姓和次序,參與自己姓氏的公號,廣納大溪福仁宮所屬的六里半的各姓宗親,因此能讓公號越來越壯大。

貳、字姓組織的祭典

  十大公號輪值祭典,從當年輪值公號農曆二月十一日將祭畢牲禮中的「羊頭」,送至次年輪值公號頭人家中揭開序幕,並開始一連串活動。
資料來源:木博館自攝。
一○九年(2020)江姓「昌興季」輪值時羊頭。來源:木博館自攝。

title

一、籌備事宜

  值年當年正月前後印發請柬,頭人廣邀祭祀圈「六里半」的宗親參與會議,稱為「會緣」(huē-iân),說明祭典舉辦方式、緣金金額與登記賽豬公豬隻。「緣首」也開始向六里半內的宗親募捐「題緣金」,一戶收新台幣數千元。同時也置辦祭典所需物品及聘請戲班:包括購買祭品、漢食桌、布燈等,聘請車輛、繞境「社頭」(siā-thâu)、歌仔戲班、牌子班及禮生班。(註32)

title

二、請送神

  農曆二月初九,以旌旗鼓樂恭請大溪、復興區20餘間友宮主神神像及五方位土地公香火至福仁宮參加祭典,祭典完畢後於農曆二月十二日送神。

title

三、繞境(「請媽祖」(tshiánn-má-tsóo)或「迎媽祖」(ngiâ-má-tsóo)

  農曆二月初十,聘請社頭迎北港、新港、彰化媽祖與開漳聖王神像繞境,據說是讓沒有輪值的姓氏,準備牲禮祭拜,拜好將祭品帶回家招待親朋好友。繞境路線到大溪區信義路的第二預力橋(又稱「第二板橋」,今稱旭橋)與烏塗窟庄泉州人的界線為止。

title

四、神豬競賽

  傳說由大嵙崁總理呂建邦發起,從原本的賽紅龜粿,改成賽閹雞,最後訂為賽神豬,被各姓所仿效。輪值宗親於兩、三年前就開始挑選桃園種的黑毛豬,以豆餅、番薯葉餵食,經過閹豬(iam-ti),豬能長得又肥又壯。祭典前兩天,值年的公號頭人到參加競賽的宗親家中「磅豬公」(pîng-ti-kong),祭典前一天下午,聘請師傅來殺豬公(thâi-ti-kong),架上彩棚美化布置,祭典當日早上再以鼓樂迎到廟埕供奉開漳聖王,並接受值年公號公賞和參觀的親友賞金。
資料來源:山本三生等編,《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 東京:改造社,昭和五年( 1931)), 頁67。
日治時期福仁宮字姓輪值祭典神豬競賽盛況。來源:詳註33。

title

五、三獻禮祭典

  農曆二月十一日,廟內陳設漢食桌、豬羊和壽桃壽麵等祭品,由穿著袍褂的禮生班引導值年公號代表行初獻禮、亞獻禮和終獻禮等程序,向開漳聖王祝壽。

title

六、交接

  三獻禮結束後,將祭品中的全羊,剁下羊頭、羊尾和四肢,並包一圈紅紙,放進「桶盤」,值年公號代表在牌子班的前導下送至明年輪值公號的頭人家中,完成交接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tle

延伸閱讀

title

註釋

1.福仁宮自仁和宮分香,是較為廟方與信眾所接受的說法,而《大溪郡寺廟臺帳》,卻有另一說法,稱福仁宮分香自中壢,其中記載:「本宮ノ主神開漳聖王ハ元中壢郡中壢庄興南字中壢老ニ祀リン支那ョリ傳來ャン神像ノ分神ヲ迎ヘテ奉祀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藏,《大溪郡寺廟臺帳》,〈福仁宮(大廟)〉,檔號:Etr00001。 2.張素玢、陳世榮、陳亮州,《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8),頁84、96-97。 3.〈嘉慶十八年二月李火德、李金興、李炳生、廖廷穩、呂蕃調、林本源、簡亨政、江排呈(應為江世流)、李邱趙、邱乃辛、簡長源、陳漳合、呂衍治、廖士要等(福仁季十八份香祀)同立合約管業契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下‧第一編‧第五節 宗教的主體》(臺北:南天書局,1995,複刻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明治44年(1911)本),頁276-278。 4.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桃仔園廳海山堡大嵙崁街土地申告書六冊之壹草店尾街〉,明治三十四年(1901)01-01,冊號12452,文號1。 5.簡瑞仁,《大溪鎮福仁宮沿革簡介》(桃園:福仁宮管理委員會,2002),頁6。 6.同註5,頁2-3。 7.李宗信,〈大嵙崁溪中游漳州籍民優勢區域的形成〉,《臺灣文獻》622(南投:2011.06),頁4-6、8。 8.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1993),頁147-148。許雪姬,《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頁90。 9.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頁56-58、162-163。 10.王世慶編,《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影本》,「傅圖館藏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影像資料庫」,檔號:FSN01-12-556,原檔名:「江姓會昌興會」,此文件原係一冊帳簿序文,不知何故,只剩此二面的序及出銀圓較多者的名字,本研究重訂名為〈大科崁江姓昌興會祀會招集會銀序暨會份名單〉。 11. Sangren, P. Steven“A Chinese Marketing Community: An Historical Ethnography of Ta-ch'i Taiwan."Ph.D. thesis, Stanford University, 1980.p.406-411. 12.此為福仁宮正殿左右兩牆長年懸掛的十大公號對聯,以下各公號皆同。 13.〈崁津近信 聖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八年(1919).02.24,04版。 14.〈大溪福仁宮 開漳聖王祭典 大賽巨豚〉,《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四年(1929).03.24,n04版。 15.王世慶編,《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影本》,「傅圖館藏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影像資料庫」,檔號:FSN01-12-556。 16.〈崁津品評會及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九年(1920).03.25,06版。 17.〈大溪福仁宮 開漳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五年(1930).03.17,08版。 18.〈祭典及豚品評會〉,《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年(1921).03.20,06版。 19.〈大溪街之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一年(1922).03.06,06版。 20.〈大溪昨大拜拜 舉辦肥豬贈賽〉,《徵信新聞報》,民國五十一年(1962).03.17,8版。 21.〈開漳聖王例祭〉,《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二年(1923).03.22,06版。 22.〈大溪祭典盛況〉,《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三年(1924).03.20,06版。 23.〈大溪聖王例祭盛況〉,《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四年(1925).03.10,n04版。 24.〈大溪福仁宮 賽豚盛況〉,《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年(1935).03.17,08版。 25.〈拾碎錦囊(百七十八)〉,《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明治三十九年(1906)02.27,03版。 26.是年輪值祭典,並獻「漳江遺愛」匾。〈漳江遺愛〉匾,大正五年(1916),現懸於大溪福仁宮三川殿。 27.〈新竹特訊/大溪平鎭兩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五年(1926).03.31,n04版。〈新竹特訊 大溪祭典〉,《臺南新報》,大正十五年(1926).03.30,06版,第8669號。 28.〈大溪福仁宮 祭典巨豚 特等八百六斤〉,《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一年(1936).03.06,n04版。 29.〈大溪例年祭典〉,《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二年(1927).03.15,04版。 30.〈大溪街福仁宮例祭 廟前賽豚觀客擁至〉,《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二年(1937).03.25,n04版。 31. 〈崁津王公祭典〉,《臺灣日日新報》,大正七年(1918).03.21,05版。 32. 〈歲次壬辰年大溪福仁宮開漳聖王聖誕祭典值年簡姓福漳隆公號信眾緣金〉,2012,未刊,大溪簡昭東先生提供。 33.山本三生等編,《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 東京:改造社,昭和五年( 1931)), 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