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大溪全昌堂齒科文物故事-大溪小城的「摩登」轉身

大溪全昌堂齒科文物故事-大溪小城的「摩登」轉身的封面照片
本篇所有內容,包含但不限於文字、圖像等數位資料,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應取得著作財產權人/單位同意授權,始得利用。

二、大溪小城的「摩登」轉身

title

傳統混融現代的生活空間

  全昌堂齒科文物除其蘊藏的地方史與家族史,也呈現了大溪小鎮近代化的「摩登」變貌,從其家屋空間、學養技藝與休閒娛樂不同面向可略窺一二。 全昌堂的傳統家屋空間培育林家三代人的醫藥事業,因為家族成員受到西式醫學的養成,傳統前店後廠的街屋運用形式,混融現代醫療執業與傳統家庭生活的空間配置。   從全昌堂所藏之昭和19年(1944)發行的《大溪誌》原件,其中空白頁處繪有一幅兩開間室內空間平面圖,繪製視角由屋內向外所繪,應為家族成員以鉛筆繪製,標出「藥局」、左邊「漢藥柵」、右邊備「西漢柵」,最左上角還有「印」為三房妻經營的印刻店;診療空間有「觸診台」、「手術室」、「齒科治療」,以及預設的「醫」、「患」位置,不似今日區別專業分工,當時齒科醫院不僅提供診療,也有假牙膺復服務,故有「齒科技工室」;此外,也可見「食桌」、「炊事」等生活空間配置。   此兩開間街屋日治時期同為大溪上街四十二番地,大體來說,街屋前段是醫療執業空間,後段則是家庭生活空間。是家族三代同堂共居的生活空間,兩開之間四個小門直至戰後初期仍可通行。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9年木博館委託工作案所蒐集之成果,流水號059
全昌堂家屋混融現代醫療執業與傳統家庭生活的空間配置。來源:林興和先生提供。

title

新式教育與現代技術

  林長茂於新竹中學校畢業後並未直接赴日升學,直至昭和12年才入學日本大學齒科專門部。當時臺籍人士若想成為牙科醫師,前往日本是當時的主要管道。從齒科醫的養成來說,據大正9年(1920)報載,畢業於東京齒科醫專門學校的陳增全為臺灣第一位齒科醫師。 齒科是較為晚近的醫學分科,而臺灣人成為齒科醫也是近十幾年才可及之事。就在林長茂回大溪增設全昌堂齒科醫院的前一年,1938年大溪下街(今和平路)前田實也甫開設齒科醫,或從地域而言,單獨的齒科醫院設立方興,對於齒科醫的需求正盛。(註4-5)   卞鳳奎在《日治時期台灣留學日本醫師之探討》對醫師的名錄資料及地方文獻記載的醫師,探討留學生返臺後具體的社會貢獻。 該研究指出臺留學生在大正年間開始迅速增加,並以極受歐風影響的東京地區的醫學校最多。 該入學申請文件顯示,父親去世前一年,長茂已準備考取日本的醫校,切確不知何時赴日,昭和13年(1938年)先取得靜修大學經濟專科終了證書,再申請到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並於昭和14年畢業回大溪,該年7月開設「全昌堂齒科醫院」,但似乎馬上又再回到日本大學,於昭和15年取得日本大學法律學士學位。(註6-7)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20年木博館委託後續擴充案所蒐集之成果,流水號026
林長茂日本大學時期著醫師袍半身獨照。來源:林興和先生提供。
林長茂就讀的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是佐藤運雄 (1879-1964)(註8)醫學博士於大正10年(1921)主導,於該在原滿鐵醫院河西博士的介紹下,促成「東洋齒科醫學專門學校」併入於私立日本大學後所設置,擔任首任日本大學齒科長。 佐藤運雄不僅是日本大學齒科部的創設關鍵者,同時他提出的「醫齒一元論」對於日本齒科界也極具影響力。據昭和10年「日本大學齒科入學願書用紙」林長茂入學時的齒科長仍為佐藤運雄,因此全昌堂齒科舊址現存有《齒科治療學》、《齒科解剖學》、《口腔外科學》等教科書作者皆為佐藤運雄,可以說林長茂的齒科學術養成受其直接而影響甚鉅。(註9) ,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2
林長茂日本大學齒科附屬病院實習時期名片 。來源:林興和先生提供。(註10)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184
昭和12年(1923)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學則要領。來源:林興和先生提供。
  日治時期上街是大溪老城週邊內柵、三層居民或原住民購買民生用品及尋求醫療的第一站,也提供各項生活服務,另外,如李金興公店、建成商行等重要商業地標,皆在此區,全昌堂地處商業精華地段,自然吸引近山地區的患者。從昭和17年(1942年)全昌堂齒科醫院的28張病歷卡,記載患者基本資料,姓名、住所、年齡、職業及初診日期等;病歷卡為一式兩面,正面畫有內、外圈的兩圈牙齒,外圈為恆齒、內圈為乳牙。由此可略窺全昌堂齒科服務的地域範圍,例如:住在竹頭角的竹內ミジリ、阿姆坪的黃氏新妹、八結信組的黃虎燕、十三分 的簡生、水流東的李氏等人,甚至多則病歷卡以日語平假名記錄之地名,從拼音可得知為大溪山上之泰雅族部落名。(註11-12)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5
昭和17年(1942)度齒科診療病歷卡,住所為竹頭角。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5
昭和17年(1942)齒科診療病歷卡,住所為サカナカ社8號番。
齒科舊址藏有一系列齒科相關器材,見證早年齒科器材從人力到電力的演進。全昌堂齒科醫院由林長茂傳給次女林碧麗,林碧麗女士近年逝世,對於該批文物使用脈絡的瞭解來自同在中央路上「翁鑲牙所」的翁仁正。透過翁先生口述早年的執業經驗,提供一些全昌堂早年的經營景況的線索。   昭和6年(1941)翁仁正出生於桃園龍潭,自幼追隨叔叔翁廷尊,日本時代廷尊到台北做學徒,向日籍齒科醫師學習齒科技術,輾轉幾處執業,翁廷尊決定舉家搬遷回桃園復興鄉,以出庄巡診養家,1959年遷至大溪中央路65號成立「同光診所」。翁仁正則以診所山上駐所的方式在三民開業,服役時被派至金門烈嶼的師部衛生連牙醫室服務,最後在叔叔北上發展後,接下大溪位於中央路134號的齒科家業。翁仁正雖延續家中事業但由於二戰後醫療制度變更,由前述途徑所獲取的行醫技術不得再施行,轉而改為鑲牙所經營。 1975年依「齒模製造技術員管理辦法」頒發「齒模技術員登記證」,翁仁正與林碧麗皆未以牙醫教育體系獲取證照的執業者,則取得「齒模技術員」之身份,並同為「桃園縣齒模製造技術員公會」之會員,因此在經歷、地域性與林家的熟識度而言,翁的證言相當反映全昌堂文物的使用脈絡。 (註13)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9年木博館委託工作案所蒐集之成果,流水號008
緊實固化齒模之工具。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9年木博館委託工作案所蒐集之成果,流水號015
齒模製作的模具。
  在齒科治療的工具中,牙科手機(Dental Handpiece)可說是直接處置患處的重要器材。早年在未有電力時,必須依賴人力踩踏藉此讓牙科手機獲得動能運轉。踩踏式鑽牙機,又稱牙科引擎(dental engine)為美國牙醫James Beall Morrison(1829-1917)於1871年申請專利,被西方牙醫廣泛地使用。(註14) 踩踏機是機具動力的來源,獨立且來自人力的動力令其具有便利性。翁仁正回憶指出,少年時擔任叔父助手,便是提負此組踩踏鑽牙機到近山鄉下出診,因此可推在林長茂所主持的齒科,在未有馬達電力時,曾使用過這種牙科引擎,可能用於出庄、診間治療或是機工使用。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136)
鑽牙機(慢速機)。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148
人力踩踏器。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147
電動馬達齒科鑽頭組。
  考究全昌堂齒科內診療椅「大洋牌齒科診療椅檯」,整組可分為診療椅及診療器具兩部分,並發現本處現地實際上有兩代診療椅檯共用的情況。「大洋牙科機械廠」成立於1938年,是臺灣第一家牙科椅製造廠,全昌堂診療椅筒身有「Dah Yang」標誌,即為該牌。   全昌堂所藏診療椅的獨特之處在於,此過去診療空間為兩套診療椅整合使用的狀態。第一代診療椅為林長茂日治時期執業即開始使用,外觀為黑色,目前現存黑色馬達及連結手機之金屬手臂構件固定於牆面;第二代診療椅為林碧麗購入使用,即為本件大洋牌之診療椅。此處共有兩套電線殘構,使用本件時,亦使用第一代診療椅組的部份構件。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51
大洋牌齒科診療椅檯。
  從林長茂的入學手冊「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學則要領」上述各個專業技術的入課程,即揭示當時齒科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科分支,再從專業分工化精細的口腔醫療體系來看,當時醫理、診療與技工「一條龍」的學習是其必備能力。林長茂極有意識地將外出所學傳授子代,將此新式的齒科診療觀念和技術教導家族成員。在林長茂有意識地培養下,兩位女兒碧玉、碧麗投入協助家業的行列,碧麗未曾接過正式的西式齒科教育,但自小受父親教導而習得一身好手藝。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2018年木博館委託研擬案所蒐集之成果,件號129
林長茂與長女碧玉、次女碧麗幫病患看診中,診療椅應為第一代,且座向放面對窗,使用自然光有助看診手術。
  林碧麗(1932-2017),林長茂次女,1946年畢業於大溪宮前國民學校高等科,自畢業後一直跟隨父親、長姊從事齒科,由於習得一技在身,兩女很早就經濟獨立,長茂晚年更將齒科診所交其接手,戰後以鑲牙士資格執業,延續父親的齒科服務地方熟客至八十餘歲,因此關於其執業的記憶仍然存在於過去的患者間。至2018年現地保存案成果展時,據林興和說,仍有過去的患者來問牙科是否營業。另有來店食客是由山上下來的泰雅族人,回憶過去曾被祖母帶到街上就醫看牙的經驗。

title

休閒娛樂

  在還未有塑膠的時代,蟲膠唱片是1930至50年代的音樂主流載體,而全昌堂的蟲膠蒐藏的全昌堂此批唱片最早可追溯至大正年間發行的作品,曲目內容涵蓋南管、八音、歌仔戲、平劇,甚至還有英語教學,可見當時大溪殷實人家的聆賞類型,亦反映其廣泛的音樂品味。全昌堂所藏蟲膠曲盤規格為直徑10吋,78轉,兩面可錄製時間最多8分鐘。   原料為來自於生於樹上「膠蟲」所做的「蟲膠」(shellac),曲盤及其紙質包裝通常註有包含商標、曲目、語種、樂種類型、演出人員、文宣、製造地、錄製編號、壓製編號、製作方式(如1928年以後電氣式麥克風進行收音)。例如:蓋有「全昌堂」章,由日本蓄音器商會株式會社(NIPPONPHONE,日蓄飛鷹)1914年發行客家八音唱片,兩面曲目分別為「小開門」、「懷胎」,上面的編號為4116。
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全昌堂家族所蒐藏唱盤,為該時流行樂曲
全昌堂齒科收藏曲盤
  1914年臺灣第一批藝人,包括林石生、范連生、何阿文、何阿添、黃芳榮、巫石安、彰阿增,這7名客家人被岡本檻太郎帶往日本錄音,製成編號4000至4118的「日蓄鷹標」唱片,因此全昌堂此張蒐藏4116即為其一。由於其蒐藏時期頗早,因此可能是林灶炎掌家時期就已開始蒐藏,直至後來第二代接班時也繼續購買。據林志成口述,當時播放曲盤的地方位於全昌堂齒科第二進二樓的空間。     大溪過去曾有三間電影院,分別為福仁戲院、露天戲院與國際戲院,全昌堂藏有一張「尼羅河蛇后」電影本事,是目前少數留下與福仁戲院相關文物。查該電影來臺首映時間為1953年。本件被加蓋「福仁」戲院的印章(舊址為目前康莊路OK便利商店附近)。本件電影本事為淡藍色紙張,黑色單色印制製品。對於尼羅河蛇后之描述,是當時電影發行公司「哥倫比亞王牌巨献之一」。   文末左側特註有「為救國家救民族而戰 為爭生存爭自由而戰」,為冷戰時期之產物。查林長茂之日記,多處記有觀影劇名,以及與家族成員同往的記述,可說是位忠實的電影迷。以上粗略推介從日治到戰後出現在全昌堂齒科中的兩類文物,可從其一見當時中產以上家庭堪謂時尚的休閒娛樂。除了彷如親臨聽其家中聲景,亦像走入了大溪還有三間戲院的繁榮光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tle

延伸閱讀

title

註釋

4.陳增全曾經在該市松田齒科醫院擔任助手職務,之後入東京齒科專門學校就學,成為首位臺灣人齒科醫。來源:本島人としての最初の齒科醫陳增全氏。(1920年11月7日)。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 5.該氏為昭和十年九州齒科醫專優等畢業、於九州醫大齒科研究時,人格穩重技術上也獲得公認。」來源:大溪/齒科醫開業。(1938年4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第8版。 6.從該專書參考的醫師名鑑,以大溪地區為範圍缺漏許多地方聞醫,該書僅羅列傅遠達、張祥一、簡王汝、簡德旺、林玉聲、林玉馨等人資料。推測可能是依戰後初期資料匯整日治留學生名錄而來。全昌堂四兄弟無一人收錄其中,但上述簡王汝為林家姻親簡長斌醫師之妻。 7.卞鳳奎(2013)。日治時期台灣留學日本醫師之探討。臺北:博揚文化,頁254-256。 8. 作者不詳(2021)。初代齒科長 佐藤運雄。檢自:http://www.nihon-u.ac.jp/history/forerunner/sato/。 9.文件上記載林長茂修業履歷「昭和四年三月一日附三層水利組合書記兼監視員ニ任命ス」、「昭和七年十月六日大溪街協議會ニ任ス」、「昭和十年一月二十六日□ 理事當選ス」;賞罰「昭和三年三月三日在學五ヶ年精勤ニ付精勤賞ヲ受ク」、「昭和五年三月一日事務勉勵ニ付金三十五円ノ賞與ヲ受ク」。 10.名片上文字:「林長茂 東京市神田區駿河台ニコライ堂傍、省線御荼水ノ水‧市電駿河台上下車、電話神田(25)三四九四‧四三九o番、診療時間‧自午前十時‧至午後五時、受附四時 日曜祭日休診」。 11.今桃園市復興區羅馬公路(118)上大溪分局長興派出所附近地區。 12.今桃園市大溪區三民路(7乙)上新峰陶藝暨生態遊學中心附近地區。 13.〈齒模製造技術員從業管理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齒模製造技術員(以下稱齒模技術員),指依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九月九日發布之齒模製造技術員管理辦法規定,領有中央主管機關發給齒模技術員登記證(以下稱登記證)之人員。 14. Margaret Wilson, “The evolution of the foot pedal powered dental engine-three dentists and an engineer,” Dental Historian, 63(1)(2018), pp.33-38.